close
泰國的正式全稱為「泰王國」(泰文: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皇家轉寫:Ratcha Anachak Thai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râːt.tɕʰā ʔāːnāːtɕàk tʰāj/(說明·資訊)),其中「ราช」表示「國王」、「อาณาจักร」意為「領土」、而「ไทย」則代表「自由」之意。在過去,泰國一直以「暹羅」(泰文:สยาม,皇家轉寫:Sayam)作為國名。在擺脫高棉人統治之後,暹羅人以「自由」一詞(讀音即為「泰」)作為主體民族泰族的名稱。鑾披汶·頌堪元帥在1939年6月23日至1945年9月8日期間,將暹羅改稱「泰國」(泰文: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皇家轉寫:Prathet Thai),取其「自由領土」之意,皆因在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周邊的各個大小王國均相繼淪為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歐亞列強的殖民地,使得泰國成為唯一僅存的獨立國家。1945年9月8日,泰國復稱為「暹羅王國」。1949年5月11日,暹羅正式更名為「泰王國」。

 

 

泰國古稱暹羅,受到中國及印度很大影響。至少從舊石器時期,大約4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1世紀開始出現王國。1238年素可泰王國建立。14世紀中葉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取而代之。18世紀華裔鄭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後來拉瑪一世掌握政權,建都曼谷,史稱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16世紀歐洲列強來到暹羅,直至19世紀末英法兩國已分別在暹羅東西兩邊建立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簽訂〈關於暹羅等地的宣言〉,將暹羅列為兩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國」,其後英法於1904年劃定勢力範圍:湄南河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雖然暹羅沒有成為列強殖民地,但仍受英法的諸多壓制。 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1851年至1868年在位)開始國家開放政策,至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1868年至1910年在位)借鑒西方國家經驗,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來適應殖民國家對暹羅施加的壓力。1932年6月,在一次不流血革命後,暹羅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